为贯彻落实习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打造上海法院人才高地高峰建设体系,自2024年1月11日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10期全媒体系列访谈《你好,上海法院业务标兵》,围绕上海法院“政治建设引领、司法质效为本、数字改革赋能”工作主线,介绍新时代上海法院工作,展示实务型业务人才风采。
今天,“上海高院”官微推送系列访谈实录第6期——“司法质效为本”之“加强司法能力建设”。
刘韵:作为一名政工干部,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做好各类服务保障——比如撰写各种综合文稿、组织全院性的文化活动等,同时也要协助党组落实好各类干警荣誉的参评。另外,作为一名团委书记,我要通过各类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新颖有趣、昂扬向上的活动,更好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
牟鹏:我从事的也是组宣岗位,“组”就是组织活动,包括与思想政治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有关的各类活动。“宣”就是文字宣传,包括撰写活动升博体育方案、活动总结以及各类信息简报等。
我之前还从事过相关的党建、工会和团工作。政治工作经历比较丰富,内容也比较繁杂。有时候跟同事开玩笑说,“综合”“多元”就是我的专一。
主持人:牟鹏是上海大学的法学硕士,刘韵是复旦大学的文学硕士,目前的工作内容和你们最初的职业理想一样吗?
牟鹏:我在念书的时候也会想,如果能进法院工作,要当一名神圣的人民法官,身披法袍,手拿法槌,用自己的所学所获维护公平正义。但是另一方面,我当时对法院工作可能确实不是很了解,好像只知道法院里面有法官,对其他岗位了解的不是很清楚。
进入升博体育法院后,我在执行局、政治部、知产庭都工作过。现在,从事政治工作已经有近10年时间了,和政治工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刘韵:作为一名中文系毕业生,进入法院工作对我来说是“误打误撞”。求职的时候,我还没有明确的方向,看到黄浦区人民法院有司法行政岗位,专业也恰好符合要求,于是就报考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逐步深入以及身边很多优秀同事的影响,我的职业理想逐渐清晰起来。
法院的政工工作点多面广,我想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来形容。“仰望星空”是指引自己发展前进的方向,“脚踏实地”就是要在各类政工工作中,把繁琐的事情精细做、把重复的事情坚持做、把紧急的事情加急做,才能全力奔赴星辰大海。
牟鹏: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法院作出一份裁判文书,是“白纸黑字”。对于当事人来说,有价值、有意义的部分就是黑字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裁判正文。那这张白纸有没有作用?我想,没有白纸在黑字背后默默衬托,黑字将很难附着,很难完整地展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说,就会影响到公平正义的彰显。所以,我想把这张白纸比喻为在审判人员背后默默坚守和支撑的服务保障人员。
刘韵:法院的服务保障工作更多时候是默默无闻但责任重大的。习强调过,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更应该如此,要有奉献精神,做到办文精品化、办会零差错、办事高效率,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以队伍建设现代化保障法院工作现代化,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主持人:为什么文化建设很重要?法院组织活动有哪些挑战?这些活动,对于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有哪些作用?
牟鹏:法院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司法表达。大力弘扬新时代法院文化,有利于凝聚起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组织文化活动的挑战,我想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让文化活动能符合法院工作的实际、贴切干警的需求,达到凝心聚力、推动工作的目的,让干警方便参与、愿意参与、乐于参与,而且收获其中。
闵行区人民法院有一个政治文化品牌项目,叫做“515主题党日领航项目”。我们发现以往各支部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时候,总是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党味不浓,有将业务学习代替理论学习的情况;鲜味不强,政治理论学习多是学习文献,一读了之,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是很强;人气不足,一些干警由于开庭冲突或者有其他工作安排,加上活动吸引力的问题,导致每次主题党日活动参与度都不是很高。
我们也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将其总结为三个“w”。第一个“w”是when,活动召开时间不确定。第二个“w”是what,做什么活动不确定。第三个“w”是how,怎么做活动也不确定。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我们提出了“515主题党日领航项目”。
第一个“5”,是指把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作为固定的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日,解决时间不确定的问题。中间的“1”,是指每个月初发布既定的活动主题,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第二个“5”,是建议围绕既定的主题可以开展5个方面的活动,包括理论学习日、集中调研日、党性实践日、志愿服务日、作风建设日等。
“515主题党日领航项目”开展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比如,制度的执行力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融合力进一步深化,队伍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司法的亲和力也进一步强化。我自己还写了一段打油诗,“主题党日515,政治生活挺丰富,有趣有料有温度,凝心聚力强队伍。”这个项目后来获评了上海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上海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等荣誉。
刘韵:法院文化对广大干警在新时代高扬思想旗帜、强化价值引领、激发奋斗精神、展示司法形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浦区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所在区,有140余处红色遗址、旧址,居全市第一。所以,我们依托黄浦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不断赋能红色资源的转化利用,让广大干警通过红色寻根初心永存。
比如,我们开展了“初心第一课”,组织初任法官和新进公务员前往一大会址瞻仰,并请一大会址的老师为我们开展党课教育,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同时通过环幕电影、场景还原、互动体验等形式,把遗迹旧址变为课堂,让史料文物成为教材,将历史现场跨越时空呈现在青年干警面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主持人:2023年,上海高院研究制定新时代上海法院队伍建设现代化“1+6+X”工作体系。两位都在法院政治部任职,在贯彻1+6+X工作体系的工作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分享?
牟鹏:“1+6+X”工作体系,“1”是一个意见,就是《关于奋力推进新时代上海法院队伍建设现代化服务保障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6”是六大体系,包括思想政治引领、干部选育管用、人才高地高峰、文化品牌建设、基层基础夯实、从严管理监督等6个方面。“X”是指X项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和创新成果。
“1+6+X”工作体系是上海高院党组对上海法院队伍建设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我们院党组也是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逐一对标对表的落实。
比如,在思想政治引领方面,我们去年扎实开展了主题教育,创设了“四学联动机制”,持续深化“515主题党日领航项目”,切实筑牢政治忠诚。在人才高地高峰建设方面,扎实开展了业务标兵、业务能手的评选等工作。
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我想给大家介绍闵行区人民法院的“三代劳模传薪工程”文化品牌项目。三代劳模指的是80年代的姒望山、90年代的叶建国、21世纪的徐玉弟。一个基层法院来能诞生三位升博体育全国劳模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对闵行区人民法院来说也不是一种偶然。因为闵行区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决定了闵行区人民法院案件基数比较庞大、案件情况比较复杂的特点,结合我们闵法人一直以来比较勤劳朴实的品格,所以在一代代闵法人的接力传承中,闵行区人民法院劳模精神孕育而生。应该说,三代劳模是闵行区人民法院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建立起了一套学习劳模的系统工程,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
在2022年,我们重塑了新时代的闵行区人民法院劳模精神,将其定义为“忠诚敬业、崇法尚德、慎思明辨、谦和友善”,让劳模精神可知可见,散发出时代的活力。然后,我们通过劳模本人讲、青年干警说、交流共建谈等多种形式来扩大劳模精神的影响力,让劳模精神可感可学。我们还组建了“徐玉弟工作室”,这也是上海法院首个以全国劳模名字命名的执行工作室。通过劳模本人的示范带教,把好的工作理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在实践中传承下去。
正是在劳模精神的鼓舞和带领下,全院的审判质效逐年提升,全院干警的审判素养也向好发展。我相信劳模精神必将在闵行区人民法院现代化建设征程中焕发出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
刘韵:“1+6+X”体系明确指出,要重点提升法院干警的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我们都知道,青年干警作为法院新生力量,是最富活力、最具朝气的,是各项工作的主力军,更是司法事业的接班人。但是,黄浦区人民法院的200多名青年干警,包括我自己在内,几乎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院门的“三门”干警,与一线群众是接触比较少的。另外,我们院近60%是外地来沪干警,对上海的社区生活也了解得比较少,所以在做群众工作上是比较欠缺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黄浦区人民法院党组的指导下,我们以提升青年干警的群众工作能力为重点,开展了“外滩法官小巷行”之“我在居委当助理”活动。
我们选派青年干警深入社区一线,通过给居委书记当助理,提升他们的群众工作能力。目前,已经对接了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外滩街道和老西门街道等。青年干警们经常性地深入社区一线、走入群众,在隐于繁华大都市背后的小巷中,更好地感受到人间烟火气。
在居委的工作中,青年干警们一方面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围绕电信网络诈骗、案款执行、交通事故赔偿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以案释法,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干部做好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以审判智慧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另一方面,又可以立足居委的日常工作,通过协助居委书记处理纠纷、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关爱高龄老人等日常事务,学习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刘韵:去年是我们第一年开展“我在居委当助理”活动,共选派了20名青年干警下沉到街道,累计服务时长825个小时,办理实事80多件。
举几个例子,金融审判庭法官助理周晔在老西门街道工作期间就化解了一起因水管破裂引起的邻里纠纷。两家邻居因为这个问题纠缠了5年,给双方都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和生活的不便,于是寻求居委的帮助。正好周晔当时在老西门街道做居委助理,他在查阅分析类似民事纠纷处理处置的案例后,秉持着既要依法解决,又要维持和睦邻里关系的原则开展调解,帮助两户人家理清了矛盾焦点、权衡了利弊、提出了解决办法。最后,两户人家握手言和,签署了调解书,了结了邻里间的陈年矛盾。
还有商事审判庭法官张俊,他担任居委助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住户征询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意见,楼上楼下跑了一圈又一圈,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意见征询表上的同意才一个多了起来。张俊也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其实,社区工作的本质和法院工作的本质是一样的,让家家户户都满意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这和我们在案件审判中作出让原被告都认可的判决、实现案结事了,是一样的道理。”
刘韵:是的,社区工作和法院工作都是为了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我再分享一个案例,审判监督庭法官助理戴逸婷,她去的小区有着2000余户居民,电瓶车也非常多升博体育。为了方便给电瓶车充电,部分居民从窗口拉接线板充电,带来了邻里纠纷和火灾隐患。戴逸婷和居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沟通安装电瓶车充电桩事宜、进行普法,并邀请群众去充电桩的选址现场查看,最终促成第一批充电桩及配套的消防设施在一周内全部就位,并投入使用,小区的“飞线”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牟鹏:我是在2017年到2021年之间担任闵行区人民法院的团总支书记。聚焦法院青年干警多、学历高、潜力大的特点,我们提出了“青年为本、以德为先、服务为重、发展为主”的工作理念,探索形成了平台、擂台、舞台的“三台”青年工作法。
“平台”就是筑牢学习教育的平台,提升政治素养。比如,我们组织开展“青年大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各类线上学习平台开展自学,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干警当中入耳升博体育、入脑、入心。“擂台”就是摆设比学赶超的擂台,充分激发青年队伍活力。比如,我们组织开展了“闵行法院十佳青年”评选活动,充分激发青年干警自我需求和见贤思齐的动力。“舞台”就是搭建风采展示的舞台,擦亮闵法青年的亮丽底色。我们创建了一个活动叫“闵杰”青训营,“闵”是闵行的闵,“杰”是杰出的杰。顾名思义,就是指争当闵行区人民法院的杰出青年。这个活动为期三个月,我们策划开展了10余堂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刘韵:我是去年4月开始担任黄浦区人民法院团委书记的,到现在快一年了。在我这一年工作过程中,我认为共青团的职责就是要聚焦党组所需、青年所盼和共青团所能,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更好地把青年团员凝结在党的周围。
结合法院工作,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第一是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着力加强政治引领。比如,我们通过组织多方团建联建活动,加强青年之间对于政治引领、政治思想方面的碰撞,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二是要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着力加强关心关爱。比如,我们去年开展了首期“兴业”青训营,通过10次集中授课、8次座谈交流和4次参观见学及自主学习,提升了18名学员的政治能力、专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第三是要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加强示范引领。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尊重科学规律与积极引领相统一,充分发挥自己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青年干警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
牟鹏:“业务标兵”只是对我过去工作的总结,它是过去式,不是现在式,更不可能是将来式。“标”字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示范的示。“木”就是入木三分,强调必须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能够起到示范引领带头的作用。“兵”就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我想,“标兵”这两个字的含义就是我未来的努力方向。我也会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秉持“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学习态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优秀的同事们学习,守正创新,努力让自己的履职素养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真正成长为一名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新时代政工干部。
刘韵:在今后的青春赛道上,我将努力把自己在标兵成长之路上收获的这份力量传递下去。继续保持年轻干部应有的清澈和纯粹,做到眼里有光、心中有火、笔下有神,心无旁骛地履行好一名政工干部和团委书记的职责使命,打造更多有黄浦特色、更具影响力和感受度的文化品牌,积极为青年干警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引领黄浦区人民法院青年干警焕发出独一无二的青春朝气,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青春答卷。
来源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
原标题:《用实打实的行动感染人、温暖人、凝聚人丨你好,上海法院业务标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